携手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投资合作。4月25日上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论坛——境外经贸合作区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由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少数签订了双边政府间协议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是“一带一路”上的重点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受邀参会,并在论坛上以《坚持“八方共赢”
助力打造中柬命运共同体》为题,分享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建设成效及发展模式。
进入会场,一幅展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现状鸟瞰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规划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厂房林立,气势恢宏,已引入企业161家,创造就业岗位29000个,其发展成果得到了中柬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4月23日,洪森首相在率团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在金边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对柬中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诸多合作表示满意,特别指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丰硕成果的证明。”
论坛上,陈坚刚介绍道,在十余年的开发建设中,西港特区公司始终以“共赢”这个基因来促发展。包括与股东共赢,中柬企业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与员工共赢,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生活水平,并通过“授之以渔”,使不少人经过培训从车间一线工人走上管理岗位;与入区企业共赢,逐步推进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与供方共赢,同优秀供应方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发展;与合作伙伴共赢,与中柬相关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物流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为区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他们自身依托特区的平台优势实现发展;与当地政府共赢,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两国、两省、两地之间的友好往来,加强双边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环境共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做到边建设,边绿化。同时,建设了柬埔寨最大的标准污水处理厂,确保园区污水达标排放,保护环境;与社会(社区)共赢,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坚持公益慈善,通过每年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捐资助学,向属地灾民及贫困百姓捐水、捐米,成立柬中友谊公益志愿者联盟,开展扶弱帮贫活动等举措,将发展成果惠及当地。
事实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对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目前,区内的企业占西哈努克省全省工厂企业总数的80%以上,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依托特区的发展,周边村庄及人民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拉动就业,使一大批“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使一大批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18年,西哈努克省年人均收入3358美元,跃居柬埔寨全国前茅。据特区附近的布腾村老人萨姆隆回忆,十年前,整个村子大部分被树丛覆盖,村民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打猎为生,基本没有其他收入。现在,村民到特区上班,收入提高了,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来到村子扎根,已经成了人们蜂拥而至的“宝地”。
特区的发展也给很多当地人带来了希望。盖·丝雷宁是特区附近村子极少的贫困人口之一,几块生了锈的铁皮围起来的“盒子”就是一家四口的家,屋内狭小拥挤,生活十分困难。盖·丝雷宁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西港特区公司人员去他家慰问时,他说道,“现在我们在特区卖菜,收入已经提高了很多,我相信我们家会越来越好。”
“一带一路”就是一条共赢之路。陈坚刚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高度契合的发展机遇下,西港特区公司将继续以“八方共赢”的理念加快建设步伐,全力打造特区2.0升级版,聚焦“工笔画”,推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向高质量发展,最终要把特区建成300家企业入驻,8—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化样板园区,为建设中柬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