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万达。”
在中国,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万达”的名头不小,但此万达,非彼万达。
视频对面的年轻人介绍着自己,说出的中文不甚标准却很流利,但言语间些微的颤抖还是泄露了他的紧张。
早在2010年5月,西港特区公司通过中国驻柬大使馆与柬埔寨政府的帮助,在柬埔寨当地选派了七位柬籍青年前往位于中国江苏无锡东港的红豆大学留学两年,来自茶胶省的万达,就是其中之一。
在红豆大学进行2年的商务华语研修期间,万达的主要课程为汉语的阅读和书写、中国文化、中国经济、国际经贸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学中文并不容易。万达说,刚到红豆大学时,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讲。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他除了每天专心听老师上课以外,还勇于走出课堂,时不时地上街与人交流,而且积极参与红豆集团举办的各项文娱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现如今,万达早已顺利结业,与其他6位同学作为双语人才一起充实到西港特区的建设大军中,成为了队伍中的骨干。
万达告诉现场的记者:“我现在就职于西港特区公司办公室,主要负责一些日常的口语翻译、员工保险缴纳,以及帮助区内企业招聘工人等。”语气中的自豪即使隔着视频仍旧洋溢而出。
据了解,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入驻柬埔寨,如万达一般的会中柬双语并能进行计算机操作的柬埔寨人才在当地劳动力市场上十分走俏,薪水也比普通的工人高出好几倍。可以说,正是两年红豆大学的研修生涯造就了万达的“不寻常”。
但是,万达跨越东港和西港的经历又只是特区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在中文里,一撇一捺支撑起一个“人”字,构成的三角形又具有强稳定性。西港特区早就意识到,要想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是关键。
陈坚刚说,“企业入驻园区后在招工等方面需要中柬双语翻译,因此建区之初我们便在红豆大学先后开设三期柬语大专班培养人才,邀请北外教授培养精英,输入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基于柬埔寨是农业国、产业工人基础薄弱的情况,西港特区建立培训中心,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技能工人。对此,陈坚刚说得很实在:“把岗前培训放在培训中心,投资回报会更加快一些,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
而且,依托原有培训中心、由中国商务部援建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也预计将于2015年年中动工兴建,2016年底前可交付使用。西港特区的这趟名叫“大湄公河次区域培训交流中心”的航班已经起飞。
汇报会结束后,记者特地去了红豆大学,江海楼二楼的教室便是万达等七名柬埔寨留学生曾经学习的地方。看着教室门墙边的柬语提示铭牌,记者想起万达的名字,万事顺达。未来,随着西港特区的发展,将会有更多如万达一般的柬埔寨青年改变命运、达成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