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新闻
 
特区动态
国内新闻
政府支持
媒体关注
 
 
政府支持
更多
 
 
 
 
 
特区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特区新闻>>特区动态
 
特区成长利周边 本地民众笑开颜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4-3 16:36:14  点击:3911

一年前,本报2014年第3期(总第6期)曾就西港特区对周边村民带来的好处作过报道,当时入驻西港特区的企业还只有50多家,统计的就业劳动力为9000人,报道称,特区所在地默德朗乡近5000人口中有20%的人(约1000人)在西港特区工作,人均年收入1300美元。此外,该乡村民搭建的出租给特区工人的住房达781间,平均每间月租金15美元,仅此一项,就为该乡村民增加年总收入14余万美元。今年西港特区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2万人,这两项居民收入指标亦有所增加,更有不少家庭还通过开办商店等方式获得非农业收入,该乡居民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一农户,这户人家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因西港特区的存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了西港特区大门左转,沿着4号国道大约走了五分钟,我们来到一幢两层高的楼房前,这里便是村民阿美的家。

一见面,阿美便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这个20岁的姑娘一点儿也不羞涩腼腆,很自信、很自然地用流利的中文打开了话匣子。

阿美一家共七口人,兄妹四个,她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家中还有父母与她丈夫。四兄妹中除了尚在读小学的幺妹,其他三人现在都在西港特区内工作,且都受益于会用中文交流。

阿美的大妹妹在特区内一家中资箱包企业担任车间翻译,她自己则在一家做家居拖鞋的中资企业担任办公室翻译。“哥哥只会讲一些简单的中文,所以工资比较低,我的中文是家人里面讲得最好的,所以工资也是兄弟姐妹中最高的。我们兄妹几个的月收入加起来有将近1000美元。”她朴实的话语之中难掩喜悦之情。

她自豪地说:“以前我们家都是破草房,靠着爸爸在外辛苦打工好多年才挣钱造了新房子。但现在我们挣钱了,父母就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地养家糊口,我们每月还会给父母零花钱。”

我们边听阿美眉飞色舞地讲述她家这几年的变化,边打量着这个家,屋里、屋外灯火通明,地上、墙上都贴了瓷砖,屋里有电视机,屋外还停着一辆“雅马哈”摩托车。在柬埔寨,一辆新摩托车的价格大约为1000美元,二手的都要500~600美元,这个价格对柬埔寨的农民家庭来说要买一辆并不轻松。像阿美家这样的生活水平在柬埔寨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

受中文之益匪浅的阿美告诉记者,能有机会到西港特区上班,她要感谢西港特区公司,是特区公司从西港特区开发建设之初,就在村上的寺庙免费开设了中文培训班的夜校,培训的老师都是特区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那时还是个在校学生的阿美就报了名,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到培训班学习中文。一开始,她觉得学中文很难,缺乏自信,一度想打退堂鼓,只要求能到特区内的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在培训老师的鼓励下,她坚持刻苦学习不放松,除了坚持上夜课,只要有机会,就主动与特区公司的中国员工用中文交流,一边学习一边锻炼,越说越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一进特区内的中资工厂就当上了车间翻译。现在,眼前的阿美用中文与我们交谈已非常流畅自如。

阿美透露,不久她将要去暹粒旅游,她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是工厂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只要是工作满两年的员工,公司就免费组织她(他)们去旅游。

阿美一家的变化是西港特区给周边人民带来实惠的一个见证。目前在西港特区企业工作的1.2万人因此改变了命运,数千个家庭脱离了贫困。

然而,被量化的指标终究只能作为衡量某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侧面。同样的,西港特区的发展对于柬埔寨、特别是对西港省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远非“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这么简单。

随着西港特区工厂越来越多,人气愈来愈旺,周围的市场也被带动起来,不少村民开商店做起了生意,而扩建、翻改住房,出租给非本地工人居住的农户更是越来越多。

事实上,西港特区的出现与发展对周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撬动并改变了附近地区的原有经济结构,让当地人不再单单以靠天吃饭的农业为生,它通过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拉动消费,大大加速了当地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

正如西哈努克省省长戚少坤先生在2月份考察西港特区时所说:“西港特区的发展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两国人民都将从中受益”,而首先得益的莫过于西港特区周边的百姓。


    
 
 
 

项目地址: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4号国道212公里处

招商热线:855-71-8608066

                86-510-66865968         

传真:86-510-66868503

邮箱:xhnk@ssez.com

本站版权所有:江苏中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5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