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这里时,无水、无电、无路,几乎百分之百被无经济价值的杂草丛生的灌木林所覆盖,地势高低落差达70米。” 每每忆起西港特区刚创建时的那段岁月,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戴月娥总是不胜唏嘘,“不知道怎么当时就坚持下来了。”
诚如戴月娥所言,建设经济特区岂非易事。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平地、建厂,先要满足企业入驻生产需求,继而要考虑企业入驻投产后,员工的生活配套,娱乐设施等,其平台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工业园,更要打造一个融生产、生活、娱乐、教育等为一体的新城。
戴月娥回忆说,刚创建西港特区时,条件是非常艰辛的。当时这里还是一片丘陵地带,先遣队晚上只能住在西哈努克市,每天早晨吃了早饭就坐着皮卡车过来,走边界,勘察地块。恰逢4月以后,正是柬埔寨最热的时候,太阳毒辣辣顶在头上。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大家就吃点干粮完事。
艰苦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并没有使他们退缩,每天在灌木丛、泥水沟中深一脚、浅一脚的穿行几十里。忍受着一遍又一遍的虫咬、蜂蜇,一次又一次荆棘刺穿皮肤,一趟又一趟跋山涉水过湿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西港特区早已脱胎换骨,展现新颜。首期5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五通)和地平(一平),配套建设了集办公、居住、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和柬籍员工宿舍、集贸市场、生活服务区等商业服务设施,成为柬埔寨当地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为企业“走出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丘壑变通途,荒地变乐土。看着如今园区内鳞次栉比的厂房,满载着集装箱不停穿梭在园区主干道——洪森大道上的集卡车,以及在园区内高高兴兴上班的柬埔寨员工,西港特区的建设者们总是备感欣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西港特区公司规划中,要最终建成300家企业入驻、10万产业工人就业、20万人居住的生态化宜居新城,成为柬埔寨的“深圳”。百企入驻,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漫漫征程,全体人员满怀信心,他们要以柬埔寨《2015-2025工业发展战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契机,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与所有区内企业共同成长,共创辉煌。
|